
燈・誌電子報重磅出爐
讀燈・誌點起智慧光明燈!

由谷燈堡外語學院推出的電子報即 以歷史為主軸,精選德國與英國的歷史事件、文化、節慶、城市 等,與大家分 享英德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性時刻。
作者/主編

郁祺
Doreen Hsiao
德國耶拿大學 德語教育碩士
擁有熱愛語言的靈魂,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嗜書並對旅行成癮。喜歡沈浸在文字海中,對於復古的事物毫無抵抗力,因此偏愛閱讀歷史與造訪歷史古城。希望透過文字傳遞知識與溫暖。
專欄作者

怡涓
Gwen Liu
英國羅絲布魯佛學院 表演訓練碩士
舞台上活力四射,生活中稍微呆笨。 我是一名演員,也是在英國闖蕩的亞 洲酷女孩。討厭學英文也討厭一個 人,但為了更豐富的生命經歷而把自 己丟出國,浸泡在新生活給我的養分 中。目標是成為眼睛裡有智慧有故事 的人類。
人文薈萃的光耀之都:耶拿
耶拿大學的靈魂人物──弗里德里希·席勒
成為了啟蒙運動的光明,並擁有一 流的光學研究機構,這個持續不斷地將 光學知識傳播給世界的城鎮,猶如劃破 黑暗的一道曙光。「光」成了這座城市 成功的關鍵字,而光耀之都 (Lichtstadt) 一詞也成了耶拿的代名詞。
1789年,席勒被任命為耶拿大學的特聘教授,原先擔任歷史學教授,爾後轉任於哲學系講課。這位詩人在這座薩勒河畔的城鎮度過了約十年的時間,並在此寫下了他的歷史劇作品《華倫斯坦三部曲》,其中包括《華倫斯坦的陣營》、《皮柯樂米尼父子》和《華倫斯坦的死亡》。這些作品被認為是德國文學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席勒在耶拿期間也與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關係,並參與了當時在耶拿和威瑪興起的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文化運動,帶領了耶拿及威瑪走向了「奇蹟年代 (Wunderjahre)」,對德國文化及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邁向成功的光學之路
耶拿三傑──
卡爾·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博(Ernst Abbe)和奧托·肖特(Otto Schott)
承接耶拿在人文方面的繁榮時期,卡爾·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博(Ernst Abbe)和奧托·肖特(Otto Schott)則開啟了耶拿工業技術的全盛時期。這三位光學工業的先驅成功地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們結合了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精密機械方面的專業知識,開發了革命性的顯微鏡和光學儀器,從而改變了日後的研究方式,並將耶拿這個城鎮推上了世界的舞臺。
卡爾於1846年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手包辦設計、建造及修理各種物理及化學儀器,其中迴響最為熱烈的莫過於他以鏡子玻璃製作而成的放大鏡。1847年,卡爾開始生產簡單的顯微鏡,並且很快地就成了熱銷的產品。卡爾以他的顯微鏡在威瑪舉行的第一屆圖林根邦工業展覽會上獲頒一枚銀製紀念幣,並且在1861年舉辦的第二屆展覽上會得一等榮譽獎,也在1863年被任命為宮廷機械師……。
...
<校園記事> 初來乍到
您好,別跟我說話!
2021年秋天,在通過了初審、面試、甄選、雅思的重重考驗之後,我開始了在Rose Bruford College的表演碩士生活。課程為每週一到五早上九點半至晚上六點,常常一堂課四小時中間只休息十分鐘。傳言在這間學校念完會壯成筋肉人,雖然我期待的肌肉似乎被倫敦的泡芙抵銷了不少。
由於我大學時期在台灣念的就是戲劇系,對於課程本身我其實並不緊張,但入學前我依然陷入了焦慮,擔心聽不懂老師講話、看不懂台詞、交不到朋友。直到走進校門的前一刻,我都在安慰自己:「我是來這裡念書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就算沒有朋友,光是學習表演和體驗生活我就能過得很快樂了。」 結果上學第一天,大家都領到了學生證,卻有五張學生證有問題還在修正,偏偏我就是其中之一,導致我隔天還要去辦公室詢問學生證的下落。記得當時我在辦公室前先擬好了稿、把單字先查好,在腦中把可能發生的對話排練一遍後才敢進去。每天拉開教室門之前也都要先深呼吸,畢竟打開門就是另一個世界了。課堂上也只能使用英語,所以我沒有退路,課堂中會做什麼練習也都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