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5個來自漢語的德文字!

本格派的德文學習者,在學習新單字時,往往不會漏掉「認識字源(Herkunft)」這個步驟。一般來說,德文字大多來自希臘文與拉丁文,不過,你知道也有來自「漢語/中文」(Chinesisch)的德文單字嗎?而且,有些還並不艱澀,反而常常使用,其中一個甚至出現在A1課本!!

有趣的是,這些單字都是被「音譯」進入德文的,所以基本上我們可以找到它在中文的對應詞喔!你想知道哪些德文單字是來自中文,它們又是從中文的哪個字或詞變來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德文中的「外來語」吧!



China——中國

China這個單字,本身就是來自中文!但是,「中國」跟China唸起來卻一點也不像呀?!那麼,China究竟是從哪個中文字音譯進德文的呢?一個小提示是,這個字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久遠至耶穌誕生之前!第二個小提示是,這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名喔!

聰明的你或許已經想到,根據推測,China是來自「秦」(Qin)。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因此秦始皇才叫「始皇」,第一個皇帝的意思~!)雖然歷時很短(約西元前221-207年),但是秦朝卻很強盛,對周邊地區帶來很多影響,當然,這個影響也包含語言上的。

由於這實在是太久以前,語言學家也沒辦法100%確定「秦」是怎麼傳到歐洲去的,不過目前的推論是隨著絲路傳到歐洲。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的拉丁文是「Sina」或「Sinae」,從拉丁文又再演變成德文中的「China」哦!

順帶一提,除了歐洲以外,在印度和日本中也有聽起來很像的字(梵文:चीन (cīna);日文:支那(シナ;Shina)),原因是佛教的經典也稱中國為Qin/Shina/China,這個稱呼就隨著佛教的傳播傳到了日本(也有人認為,上面提到的拉丁文Sina也是從古印度傳過去的喔!)。只不過,到了近代(清朝以降~),相對於比較中性的詞「大清國」或「中華民國」,日文中的「支那」開始帶有一些負面的意涵(比如古老野蠻、不文明等),於是日文(&當代中文?)裡,「支那」成為今日帶有強烈歧視性的用語,日常上不要使用比較好喔!(不過如果你找到一本日文古書,是在清末之前完成的,裡面的「支那」通常是中性的詞彙哦,就是當年對中國的稱呼。)





Chow Chow(der)——鬆獅犬

鬆獅犬據說是最古老的犬種之一,來自中國的華北地區,至少有2000年歷史。顧名思義,在中文裡,鬆獅犬因為長相似獅子而得名!那麼在德文中,鬆獅犬為何叫做Chow Chow呢?這也是一個很古老的詞,所以比較難100%追溯其起源。目前,總共有以下這些說法

Chow Chow來自鬆獅犬的古老名字「獢獢」(ㄒㄧㄠㄒㄧㄠ)的音譯,獢這個字我們今日已經不太用了,但是卻可以在《爾雅》(現存最古老的中文字典,西元前成書)裡面找到!《爾雅》說:「短喙者,猲(ㄒㄧㄝ)獢」,意思就是,猲獢指短嘴的獵犬。

另一個說法是,Chow Chow是來自海上水手們使用的皮欽語(Pidgin,指混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創造出的新語言,比方說新加坡的Chinglish!),當年這種語言混合了英語、葡萄牙語、中文、馬來語的單字,是海上貿易的語言。在這個語言中,Chow Chow指「薑」這個來自中國的調味料,於是來自中國的狗狗也被稱為Chow Chow。

還有一個說法是,Chow Chow是當年貿易船隻的名字,所以隨著Chow Chow號(?)而來的狗狗也被叫做Chow Chow。



Ketchup(der)——番茄醬

如果說Chow Chow很少見、不實用,那麼Ketchup這個字到現在都還很常使用吧!而且在英語中也一樣有這個詞!(突然發現目前介紹的3個德文詞,在英語中也都拼法一樣,果然同是日耳曼語系呢)

不過,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Ketchup這個字居然跟漢語有關吧!Ketchup究竟是音譯自哪個漢語詞彙呢?答案是「茄汁」,在20世紀的時候傳入歐洲語言

你覺得茄汁跟Ketchup唸起來一點也不像嗎?如果你會說廣東話或台語,請再試著唸一次看看!是否瞬間恍然大悟?這邊查了「茄汁」的粵語&台語拼音給看得懂的人參考:粵語=ke4 zap1;台語=kiô chiap(感謝香港中文大學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Tw-Ch台文中文辭典」),這下茄汁=Ketchup是否變得合理很多!


Tee(der)——茶

有了「Ketchup」的範例,你是否再次恍然大悟,發現Tee跟台語的「茶」(tê)唸起來根本一樣?(當我發現這個字居然來自漢語時,只有mind-blowing可以形容......雖然事後一想,好像沒有很意外。順帶一提,mind-blowing的德文可以說atemberaubend=搶走呼吸的)

Tee這個字是先在17世紀,從廣東、福建一帶傳到荷蘭去,在荷蘭語中,茶=thee,所以,當時德文的茶也可以拼成thee喔!直到20世紀,德國人才正式確定了Tee這個拼法。簡單來說,1901年,有一群人為了確立德文正確的書寫方式(deutsche Rechtschreibung;德文正寫法)開了一場會(Orthographische Konferenz von 1901),決定了thee這個拼法是錯誤的。



Kotau(der)——磕頭/叩頭

向皇帝磕頭以表示絕對的臣服與忠誠,也就是所謂的「跪拜禮」,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淵源久遠,但是這個舉動在18世紀末剛抵達中國的西方人眼中,萬分不可思議(德文維基百科Kotau頁面比中文還詳盡XD)。德國人(或當時還是日耳曼人)並沒有磕頭這個習慣,於是,只好直接音譯Kotau來表述這個對他們來說很有「中國特色」的行為。

有趣的是,Kotau這個字也延伸出了一個片語:vor jemandem einen Kotau machen,指在某人面前卑躬屈膝。這個片語在今日偶爾會出現在與中國有關的新聞中,通常是德國媒體用以描述特定企業或政治人物,為了經濟利益不惜向中國「卑躬屈膝」、為了討好強權放棄一些原則等狀況,往往帶有一些批評、諷刺的意涵。



今天介紹了5個來自中文的德文外來語!雖然有些詞彙已經不太常使用,但是語言的傳播與流變過程,是否令你興味盎然呢?

所謂的外來語,通常都捕捉了自己社會沒有的事物、習俗、現象、概念等等。除了今天上面詳細介紹的5個詞彙,德文中還有不少來自中文/漢語的字時,直到今日還常使用,比方說跟食物相關的:Dim Sum(來自粵語「點心」)、Wok(中式炒鍋,來自「鑊」ㄏㄨㄛˋ)、Oolong(烏龍)、Pu-Erh(普洱)、Tofu(豆腐)。另外,跟哲學思想、信仰有關的專有名詞包含:Yin(陰)、Yan(陽)、Taiji(太極)、Tao(道)、Feng Shui(風水)等等。你還知道哪些德文詞彙來自中文或與中文相關嗎?不妨留言與我們分享吧!


谷燈堡德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99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改變20世紀的5位德國領導人

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經分別介紹5位說德文的女士和男士,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書寫了歷史。在刊出後,也有讀者提及「那希特勒呢?」確實,帝國元首希特勒的所作所為,也留給後世巨大的影響,儘管那是深沈的傷痛、怨懟與遺恨。 那你知道,除了希特勒以外,還有誰曾經在20世紀領導德國嗎?這些掌舵者們各自又做了哪些歷史性的決定,使德國成為現今的模樣?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介紹「5位改變20世紀的德國領導人」,並藉此一起

bottom of page